【我为群众办实事】
她,一本房产证盼了10余年,从大姐变成了阿姨。
而她,黑发变白发,直至老伴去世,也未等到日思夜盼的房产证。
小小房产证,牵动万家心。长期以来,因项目审批手续不齐全、工程竣工验收未完成、税费规费未缴清、房屋交易不规范、开发建设主体灭失等历史原因,导致部分不动产难以登记,群众不免心里发慌。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陈年的问题、难啃的“骨头”、烫手的“山芋”得有人抓、有人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指出,“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把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纳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单”,下决心、下功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体现在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切实保障群众民生福祉上,用实际行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道历史大考题。
4月1日,她和她,还有他、他们,终于盼到了等了十多年的烫金大红本,完成了“心愿单”。
“一封信”申诉9年没证之困
4月1日,久违的春雨给八旬老人苏希娇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惊喜:日思夜想的房产证终于办下来了。
下午4点,副市长费生云带领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冒雨敲开了苏希娇老人的家门,亲手将房产证送到老人手中……
9年了……苏希娇老人潸然泪下,手在房本上一遍遍摸索。她说,真是不敢相信,等了这么多年的房本终于拿到手了,还是市上领导亲自送来的。
老人缘何这样激动?苏希娇的老伴陈长英是原兰州军区后勤部批准离休的干部,1986年10月由原武威地区接纳安置。1997年经相关部门批准,陈长英和苏希娇在凉州区福利路312号修建了5间私有平房,建筑面积88.83平方米。2012年4月,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福利路一带统一拆迁改造收储建设,陈长英和苏希娇积极响应政府决定,与市土地储备中心签订了《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书》,以产权置换形式,被安置在凉州区南园小区4号3单元2楼西户,房屋建筑面积71.6平方米,附带地下室10.57平方米。
房屋入住了,但房产证却迟迟拿不到手,老两口为此多方奔波。5个月过了,一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至2021年初,老伴陈长英亡故,房产证还是没有影子。
苦等一本房产证,一熬就是多年,其间引发一连串“麻烦”:想卖房过不了户,要贷款做不成抵押,甚至连孙子就近读书都成了难题。
“我今年都80多岁了,在武威生活了35年,这个房子里住了9年,老伴都不在了,一直没有房产证……万一我也不在了,怎么办呢?”一提起这事,老人就焦虑、无助,各种情绪让她寝食难安。
今年3月25日,苏希娇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市委书记柳鹏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热切的期盼。
信件发出后,老人顾虑重重,一边想,万一领导看不到信怎么办,一边又想,看到了还是解决不了怎么办?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柳鹏认真阅读了信件并作出批示,要求市政府分管领导了解情况,登门解决问题,确保让群众满意。
3月29日,副市长费生云和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登门了解情况,问清缘由,征求苏希姣老人对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意见。苏希姣提出,她们原有自建平房属完全产权房屋,置换房屋也必须拥有完全产权并能自主交易。费生云当即表态,市政府将认真研究,限时办结,坚决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让苏希娇吃了颗定心丸。
据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苏希姣老人原来的房屋为私房,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以产权置换方式安置在南园小区经济适用房。这个项目具备办理不动产权证的条件,按照项目性质应登记为经济适用房。因为经济适用房是有限产权房,不是完全产权房,房屋转让时需要补交土地收益价款和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苏希姣老人在内的拆迁安置户要求登记为完全产权房屋。这个问题已经列入2021年全市城乡建设发展历史遗留问题清单,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法规政策,依据甘肃省人民政府第86号令的相关规定,同意按市场化商品房为拆迁安置产权置换住房办理登记。日前,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已经为苏希姣老人办理了不动产权证,房屋拥有完全产权,能自主交易。城区同类房屋正在按程序办理登记。
针对实行产权置换的经济适用房的产权属性问题,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会同凉州区政府认真查阅了很多资料文件,反复进行了讨论研究。
4月1日,出现文章开头的一幕。“我以为活着再看不到房本子了。”老人喜出望外,拿到了武威市第一本项目为经济适用房,但房屋为市场化商品房的不动产权证。
当日,苏希姣老人亲手给市委、市政府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写道:“真不敢相信这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一幕,就发生在了我这个老太婆身上……你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初心……”
从写信求助到如愿拿到房产证,仅仅1周时间。
柳鹏同志在调研不动产登记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时强调,要时刻牢记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切实把群众的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牵涉各类政策法规,存在各种矛盾纠纷,涉及不同权利主体的权益,每个小区、每栋楼、甚至每套房屋存在的具体问题都各不相同。2020年以来,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集中解决城乡建设发展历史遗留问题工作,通过走访了解、问卷调查、公开受理信箱和电话等多种方式,摸排梳理不动产登记方面历史遗留问题62个,涉及211栋建筑9577套住宅。针对摸排梳理出的问题,组织相关部门逐宗调查核实,分析问题成因,找准办理症结,按照“一事一策”方式,逐项提出办理意见,明确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形成《历史遗留问题清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印发实施,要求问题不解决不罢休、群众不满意不销号。截止目前,62个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已办结41个,涉及123栋建筑5743套住宅。
群众利益无小事。看似日常起居出行的“小切口”,蕴含别有洞天的“大文章”。我市通过“小切口”破题,解决百姓最直接最关心最切身的问题,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变成放心事、暖心事,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本证”结束16年房产纠纷
实际上,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大部分是建设项目不具备登记条件,无法办理总产权证,小部分是个别住户无购房合同、购房发票或未按程序转让,无法办理分户产权证。凉州区西关街罗榕、曾莹等人遇到的问题,就属于后一种情形。
“有了不动产权证书,我们住着就安心了。”4月1日,家住凉州区西关街武威市第一建筑公司家属院的罗榕翻看着新办理的不动产权证,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人住房子里,心悬半空中”,曾是一建公司家属院13户居民共同的“心病”。早在2004年,一建公司修建了1栋住宅楼共42套房屋,2014年办理了总产权证,29套房屋已办理分户产权证,剩余13套由一建公司抵顶给建材供应商,建材供应商出售给了住户,但未签订购房合同,未开具售房发票,无法办理分户登记。
购房本不易,办证路更长。2004年,罗榕从建材供应商手中购买了该住宅楼一套137.81平方米的住房,入住以来一直处于“有房无证”的状态。“住在这十多年了,但是没有产权证,总感觉心里没底。”罗榕说, “当时,供应商手写了收款条,给了3把钥匙,以为房子就是我的了。直至2015年,其他住户办理了房产证,才开始着急,但是时间太长,又无购房合同,之前一建公司的法人已经去世,办房本难上加难了。”能不能拿上房产证,什么时候能拿上,成了一家人的心病。
2021年3月19日,罗榕到市信访局反映了该问题。
事情终于有了转机。3月21日,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负责人王文军打电话问了相关情况,在一个多小时的电话中,王文军向罗榕详细了解情况,认真分析了房产办理难的原因,表示将尽快协调解决。
罗榕看到了希望。这一周,前前后后,市自然资源局、西关街街道办事处、皇台社区、一建公司的工作人员打电话、上门了解情况不下10次。
3月30日,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上门告知罗榕和其他住户,经过协调,市一建公司同意与他们补签购房协议。听到这个消息,大家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希望马上就能签订协议,生怕夜长梦多事情再有变故。
“业主的心情,都能理解。”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表态:“今天再迟也要给你们解决此事。”
在办理过程中,一建公司不推诿、不扯皮,全力配合。该公司董事长周健说:“ 作为企业,我们也要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全力以赴为老百姓办实事,让他们早日住上自己的房、拿到自己的证。”
当天下午5点半,除了在外地的3户,其他10户的购房协议全部签订。
4月1日,罗榕等人拿到了市委书记柳鹏亲自送来的不动产权证。
用罗榕的话来说,之前办房本的奔波、焦虑和迷茫就像前几日的沙尘天气一样被一场及时雨消散了,心头多年的阴霾终于散尽。
“通过这件事,我切身体会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这句话的含义,我们的政府真的是为人民办实事的,是关心我们老百姓温饱冷暖的。”罗榕说。
2010年以来,通过开展集中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工作,5000多户居民多年来“有房无证”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这是我市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
“一颗心”全力织密织牢群众幸福
“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办不下一个证”,并非不动产“办证难”的孤案。一家几口人甚至几代人攒的钱,变成不能交易、无法抵押、难以继承的“不能动”的房产。导致不动产登记难的历史原因千条万条,归根到底还是服务老百姓这一条,不能让群众为“历史遗留问题”买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工作进展汇报并部署要求,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4次专题研究,市委书记柳鹏、市长周伟多次调研、专门批示,要求全力摸底排查,解决存在问题廊清发展障碍,维护群众利益,共享发展成果。市县区上下联动、聚焦发力,扎实推动问题解决。自然资源部门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两规”一致性处理,以解决部分项目不符合规划的问题,采取行政处罚与登记工作同步进行等措施,充分发挥“开路先锋”作用。住建部门通过公开招标,委托专业机构统一开展工程质量安全鉴定,出具质量安全意见,为问题解决“架桥铺路”。税务部门按照“从轻从旧”“证缴分离”原则,运用免收“滞纳金”等优惠措施,开通问题解决“绿色通道”。司法部门对涉法涉诉问题主动对接责任主体和法院,开展案件综合研判和司法调解处置,推动疑难问题“正本清源”。各街道社区协作配合,逐楼逐户开展政策宣传和问题排查,积极协助群众办理登记,促推了工作提速增效。
“排查发现7个楼院10栋楼302户居民住宅房屋不动产权长期未登记。我们积极汇报协调市区有关职能部门,目前已办理195户,其余可在6月底前办结,解决了居民不动产权‘登记难’的问题。”凉州区西关街党工委书记郑治年说。
我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常抓不懈,针对“老问题”给出了“新答案”,圆了众多百姓的不动产权证办证梦。
既要尊重历史,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面对现实,依法依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既要消化存量,全面彻底解决梳理的问题,又要杜绝增量,坚决防止新的遗留问题出现。采访中,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决不把历史遗留问题再留给历史”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强化底线思维、强化法治思维,以“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化解矛盾纠纷,一件一件推动问题彻底解决。
是否真真能将遗留的历史旧账变成“历史”,还看落实程度。全市摸排梳理的62个不动产登记问题目前已经办结41个,其余21个按计划将于10月底前全部解决。为了确保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全覆盖、无遗漏”,近期,市自然资源局会同街道社区,在各住宅小区、各楼宇张贴告示,在居民微信群发布信息,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反映问题,依法办理不动产登记。市自然资源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将全部列入历史遗留问题清单,逐项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争取年底前实现中心城区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清零”。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新时代武威工作的“武威样本”,也是对我市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