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威市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创新工作机制、充实治理要素,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正在源源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坚持党建引 领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来实现。近年来,凉州区火车站街大新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探索推行“133”网格工作法,不断提升“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构建职责清晰的社区治理“一张网络”,有序开展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调处、安全隐患排查、信息统计上报等工作,激活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通过强化网格队伍建设、加大网格巡查力度、提升网格治理效能“三项举措”,形成“社区党委—包社区干部—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联系户”的网格治理架构,推动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小区、楼栋、单元和家庭。用足用活居民文明积分引导机制、帮代办服务机制、志愿服务机制“三项机制”,常态化开展党的声音宣讲到家、节日祝福问候到家、生活困难温暖到家、矛盾纠纷调解到家、健康卫生关爱到家“五到家”活动,把党的政策和服务送到了每一户居民家中。
民勤县北街社区党委紧盯百姓痛点、堵点精准疏解,创建“七彩阳光·幸福家园”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扎实开展红色宣讲、橙色便民、金色治理、绿色环保、蓝色平安、白色健康和银色文娱“七彩”志愿服务活动,采取“楼院小板凳”“树荫下的课堂”等宣讲形式,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做精社区服务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创新社区治理,最终是为了让群众得到实惠。凉州区古钟楼社区积极推行“未诉先办”做法,通过日常巡查、上门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居民所想所盼所忧,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为了拉近社区与居民的关系,该社区积极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向社区居民免费发放白菜六千斤,针对年老体弱、行走不便的残疾、孤寡老人,工作人员敲门入户送上爱心蔬菜,居民林兴俊高兴地说“这些蔬菜,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鼓舞,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社区的关爱和温暖”。
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最终要体现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天祝县华藏寺镇祥瑞社区吉祥苑小区常住居民800余户,多为易地搬迁安置人员。“走进小区不知双脚往哪踩,到处是垃圾杂物,汽车、电动车停放杂乱无章,水电出现问题也及时解决不了”,这是吉祥苑小区居民前几年最深切的感受。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网格单位、党员代表成立“红色物业联盟”,按照“宣传动员—集中清理—长效维护”三步走方案,对小区各类环境卫生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彻底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现象。同时,社区还为小区安装了棋牌桌、漫步机等健身器材,满足了居民户外健身需求,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社区服务的最大受益者。
坚持多元参与 把人民群众冷暖记在心
建设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关键在于群众参与、群众评判、群众共享。凉州区火车站街惠民社区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载体,坚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持续深化“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实现城乡社会治理效能最大化作出有益探索。依托社区“协商吧”议事平台,发动社区网格骨干力量,以“红色驿站”为抓手,在日常工作中收集社情民意。按“七步议事工作法”协商解决路面硬化、维修楼顶等事项14件。在网格党支部设置“红色议事室”,方便居民家门口议事,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关键小事”开展楼院“微协商”,协商解决了万嘉臻园小区停车难、收费难等问题22件。
古浪县选优配强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委员,严格落实“吹哨报到”制度,组织2000多名在职党员定期下沉社区开展结对共建和志愿服务,汇聚干群共治合力。昌灵社区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增强居民融合为目标,积极推进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有效发挥党员在参与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活动,为辖区老人、儿童送去温暖、献出爱心。“我们经常联合驻区单位,邀请困难儿童和他们的监护人来社区,倾听他们的心声,近距离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叮嘱监护人关心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仅帮助孩子们树立生活信心,也能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昌灵社区社区工作者李倩说。
下一步,武威市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写好社区治理小文章的基础上,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人民群众所需所盼,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检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和激发群众主体地位,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